電車男與女僕咖啡館\秋葉原文化的虛擬與真實
文、攝影\李清志
電影「電車男」中那個終日流連在秋葉原的宅男,其實是許多日本現代年輕人的寫照。有越來越多的年輕族群,因為習慣於與電視、電腦、以及電動玩具相處,而漸漸失去在真實社會與人社交的能力。
他們平日的工作與電腦有關,下班後便躲在自己家中,利用電子設備、MSN或電郵與人溝通,所有的社交活動都必須藉助電子設備才能完成;更有甚者,許多宅男根本足不出戶,他們害怕出門,害怕與人交際應酬,最後連自己家人也不願去面對,把自己鎖在小小的房間中,沈溺於自己的網路或電玩世界中,這種人的生活方式正符合了美國趨勢專家費絲‧波普康(Faith Popcorn)在九十年代初期的預測,當年她出版了「爆米花報告」(The Popcorn Report)一書,內容便提及「躲藏。人們正完全測退到他們唯一可控制的環境\家。每一個人都在挖掘自我的城堡。」她認為「繭居」(cocoons)將成為未來重要的趨勢之一。
電影《東京狂想曲》中,有一段描述東京繭居宅男的生活,年輕男生在家中足不出戶,過著一種簡單、緩慢,卻又規律的生活方式,生活節奏慢到可以感覺到光影的變化,以及時間流動的速度。他惟一與外界聯繫的方式,就是打電話,每個週末他會叫披薩外送,披薩送到時他會打開門縫,將錢拿給外送員並收起比薩,卻從不看外送員一眼,數百個吃完的披薩紙盒,則整整齊齊地堆放在牆上,形成一種奇特的室內設計風格。
後來「繭居」的風潮越來越盛行,只聽到披薩店的老闆抱怨著,外送工讀生越來越難找,現代年輕人都躲在家中不願意出門,最後披薩店只好使用機器人來充當外送員。這個故事最有趣的地方,是關於繭居族如何突破個人窩巢,勇敢地迎向世界;電影中的繭居男生有一次因為看了外送員一眼,竟然被那位漂亮的外送員(蒼井優 飾演)所吸引,成為他想踏出室外的動機與力量,繭居男為了尋找那位外送員,努力想走出室外,花了一整天,站在家門口猶豫掙扎,最後一鼓作氣,才衝出家門。
結果繭居男發現東京街頭變得空無一人,所有人都獨自窩居在室內,不再出外與人互動;當繭居男努力要說服蒼井優走出自己的窩時,東京突然大地震,所有的人突然不約而同地衝出室外,待地震結束時,所有的人彼此相視,露出靦腆的微笑……..。
現實世界裡,東京這個高科技的電子都市,所謂的「繭居族」人口正逐漸增加之中,他們越來越習慣於虛擬的人生,而逐漸不習慣於真實的世界;但是不論是電車男或宅男,秋葉原這個地方卻一直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「聖地」,在週末或例假日,總會看見他們流連在秋葉原的身影。
秋葉原在過去是東京著名的電器街,不過這些年來,電器街已經被電玩、公仔所取代,動漫人物也成為秋葉原大街小巷重要的圖像,甚至許多扮演動漫人物的同人誌、廣告人物都活生生的出現在街道上;這幾年,更興起了所謂的「女僕咖啡館」,咖啡館中的女僕以宅男們熟悉的動漫人物造型現身,讓這些不善交際的宅男們,雖然身在真實世界,卻又有如神遊虛擬世界中,卻除了內心的恐懼與防衛,讓宅男們內心充滿安全感與慰藉感。
週末來到秋葉原,滿街的女僕們賣力地招攬客人們,只見一位典型的電車男被一位長著貓耳朵、貓尾巴的女僕搭訕,兩人並肩走向夕陽餘暉中,我忽然感覺虛擬世界好像正從時空裂縫中滲透進秋葉原。